《踏浪残障人电子资讯》
2016年7月第01期 总第213期
【内容导读】
一、维权之声
1、巴基斯坦残障事业问题重重
本文深度剖析了巴基斯坦社会制约残障事业发展的三大问题以及相关法律的缺失。作者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提高社会对残障人的认识,从而切实保障残障人的基本权利,创建真正的融合社会。
二、专业天地
2、与时聚进的盲聋学校
这篇文章介绍了美国华盛顿州盲校和聋校的情况。这两所学校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专业的盲教和聋教机构,这两所学校在一百多年里不断调整和创新,至今仍保持了学校的活力。目前,在大力发展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有许多盲校和聋校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这两所学校的经验应该是值得借鉴的。
3、眼神交流难在哪般?——16位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感受
缺少眼神交流是自闭症患者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为什么抗拒甚至害怕与他人对视呢?针对此问题,《The Mighty杂志》采访了16位自闭症患者,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们各自对于眼神交流的切身感受吧!
三、社会生活
4、教育界的成功者,孟加拉视障四姐妹
四位孟加拉国视障姐妹在这样一个无障碍资源匮乏的国度里,在父母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离开了落后的村庄,考入了吉大港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之后,其中三姐妹都成了小学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同事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
5、用行动改变观念
赛尼米丽·奈瓦卢是斐济的一位残障妇女。面对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她没有放弃努力。经过学习,赛尼米丽掌握了美甲技能,开办了自己的美甲店,并准备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残障人就业。赛尼米丽的故事告诉我们,残障人可以用行动改变社会错误的残障观,并能用自己的劳动争取到独立的生活。
四、科技动态
6、关节炎与高品质生活可以共存
在阿联酋,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深受关节炎之苦。虽然这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这篇短文介绍了有关关节炎的一些小知识。作者希望让读者了解,只要做好早期自我诊断并及早就医,关节炎并不可怕,患者仍然有机会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7、应用程序帮助视障人士看世界
这是一款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手机应用。不同于TapTapSee的拍照上传,也不同于Be My Eyes的视频连线,Aipoly Vision利用全新的人工智能配合苹果现有的影像录入技术,为视障者提供了一种效率高、隐私性强的物品识别解决方案。然而,由于该软件尚处早期阶段,能够正确识别的物品种类还十分有限,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该项不足将会得到改进。
新闻
海德里盲校宣布更名
译者:雪岚
海德里盲人学校现更名为:海德里盲人和视障者学院。同时, 学校公布了全新logo和标语。
为了更好地展现海德里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学校的发展历程,海德里盲校于今日正式宣布,更名为:海德里盲人和视障者学院。创建于1920年的海德里盲校是为全球盲人及视障者提供远程教育的最大服务机构。
“建校近百年来,海德里服务于包括低视力人群在内的各类视障人士。当我们一如既往地为盲人提供支持之时,因年长而失明的老年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成为完全失明人士。作为学校的发展策略之一,我们正在扩大课程内容与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海德里盲校校长查克·杨说道。
同时,新校名也将更好地告知公众,海德里的课程和服务对象是14周岁及14周岁以上人士。
“‘学校’一词暗含着为儿童们搭建的‘砖泥’建筑设施,而‘学院’一词既含有教育的概念,又不拘泥于空间和场所。‘学院’一词更加宽泛,更适合我们这样一个服务于一百多个国家,学生人数超过一万人的远程教育机构。”海德里董事会主席杜威·克劳福德说道。
此外,‘学院’是一个综合性术语,可涵盖海德里所提供的许多课程和服务,以及海德里的服务对象——长期视觉障碍人士、新近失明人士;所有年龄段、不同程度的视觉损伤的视障者家庭和盲人服务机构。
为了与新校名保持一致,醒目的全新标语“终身教育”既展示了海德里“通过终生学习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办学宗旨,又彰显了它向学生们传授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潜能的奉献精神。
“我们喜欢这个新标语所蕴含的双重含义,”杨说道,“它精确地表达了我们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标。”
另外,学校还设计了一个更具现代感的logo,在阐释海德里的成长历程之时,又不失本色。Logo展现的是盲文字母“h”,它代表着海德里长期以来为推广盲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它又会让人联想到了平原建筑风格中的彩色玻璃,表达了对坐落于芝加哥北海岸的海德里学校的深深敬意。
“在2020年建校百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希望大家了解我们的发展历程,”克劳福德说道,“从今天起,海德里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海德里盲人和视障人学院简介
“海德里盲人和视障人学院”创建于1920年,其宗旨是,为盲人、视障者、他们的家庭和盲人服务机构提供终身远程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盲文教育机构,每一年,海德里为五十个州,一百个国家的一万名学生提供服务,数千名学生通过海德里论讨会、免费实时在线研讨会探讨各种与视障相关的话题。
译自:Virtual Strategy Magazine
17th February 2016
借助移动终端,视频网站帮助智障人士收获自信
译者:任铮浩
来自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视频网站YouTube能够为智障人士(ID)提供巨大的帮助,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利用这些工具,智障者能够创作出大量记录其生活经历和成就的视频短片,在与他人分享自身经验,展现自身才华的同时,帮助片中的主人公们变的更为自信。
康卡迪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安-路易斯·戴维森表示:“我们能够在这些视频中看到的信息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智障人士也能够拥有令人满意的生活,对自己日常的起居、工作以及娱乐生活产生认同感。但凡其他的智障者看到与自己有着相似背景的伙伴们能够取得成功,这无形中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
为了能够为这些动人的个人视频撰写评论,她与八位智障人士进行了交流。
利用iPad,参与者们创作并自行拍摄了视频短片,其中展现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方面。接下来,他们会与一个核心小组共同对视频加以粗剪,聆听他们对于自身作品的反馈和褒奖,最后,将这些作品上传至一个共享的YouTube频道,供广大民众收看。
戴维森表示,视频的制作可以令参与者获益良多,但是,为智障人士拍摄的视频却几乎从未有过由他们独立或参与完成的先例。通过一份名为《社会融合》的杂志,她解释道:“几乎没有智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正面榜样,绝大多数此类范例都被错误打上了所谓高功能智障的标签。”
戴维森使用了一种名为能力要素法的方式,帮助参与者们自行作出决定,选择需要在自己的短片中加以着重表现的内容。结果令人备受鼓舞,所有的参与者都根据自己的长处,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没有人因技术上的困难而裹足不前。戴维森指出:“借助各种现有的、触手可及的强大技术手段,智障人士有能力,而且也应该尽情展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译自 The Siasat Daily
25th February 2016
http://www.siasat.com/news/smartphones-youtube-can-help-people-intellectual-disability-922330/
科学家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记忆抑制剂
译者:斐欧
20世纪9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的微RNA是一种短分子,你几乎可以在每一个细胞内发现它的踪影。
通常情况下,它们的作用类似于“调光开关”,它们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基因的表达,调节包括学习和记忆在内的许多细胞过程。
刊登在2016年2月11日出版的《细胞报告》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当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佛罗里达分布的科学家与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了一种特定的微RNA,这种微RNA被认为与一系列神经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类疾病等有关。
科学家常常使用果蝇大脑来替代人脑做研究,在一项此类研究中,他们发现一种被命名为miR-980的微RNA作为一种记忆抑制剂在果蝇的多个脑区内都发挥作用。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神经科学系主任罗恩?戴维斯解释道:“我们想知道在改变这些微RNA水平的时候,动物的行为层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当我们降低miR-980的水平时,果蝇的记忆力有所提高,这一实验结果是首次被发现,结果令人感到惊讶。”
戴维斯指出,这种特殊的微RNA能够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并且抑制记忆获得以及稳定度的增加。
接下来,戴维斯和他的团队试图找到miR-980这种微RNA所调节的基因,他们发现75个可能的对象。有趣的是,他们发现miR-980作用的目标和抑制的对象是一个被称作A2bp1的基因。这种基因已被发现与自闭症的易感性有关。此外,它还对记忆有所影响。
“A2bp1被证明与人类自闭症类障碍有关。”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助理吉尔梅恩?布斯托以及研究助理塔格巴?居文?厄兹坎指出,“我们发现,当A2bp1基因过度表达时,记忆得到提高。而当研究者对miR-980的水平进行人工调节的时候,记忆也会受到影响。这项研究在基因层面上为自闭症类障碍的病因解释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模型。”
“将这种微RNA与疾病相关基因联系到一起的方向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更多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因。”居文-厄兹坎补充道。
据戴维斯推测,由于A2bp1 基因的不同水平所导致形成的不同神经元网络或许对患自闭症果蝇被试上我们发现的不同智力能力范围起到决定作用。
“不过A2bp1 基因在人类自闭症和癫痫上扮演了重要作用的事实将该研究结果与人类联系到了一起。”戴维斯说,“这让人兴奋!”
“MiR-980 是一种能够对自闭症易感基因A2bp1起到调节作用的记忆抑制剂。”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除了戴维斯,布斯托和居文-厄兹坎以外,还包括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塞万提斯艾萨克-桑多瓦尔以及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索雷尔?舒特以及黛安?奥多德。
该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的支持。
维权之声
巴基斯坦残障事业问题重重
译者:雪岚
法律不仅要便于残障人融入社会,还需要防止残障人与家庭、社会脱离。
残障不等于无能;残障等同于多样性。《残障人权利公约》中对残障给予了解释。联合国于2006年正式通过了《残障人权利公约》,并于2008年正式生效。巴基斯坦于2011年批准了该公约。公约称,“残障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这意味着,残障并不是身体的伤残所致,而是社会与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残障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或文化),在于社会没有将残障看成社会多样性的代名词。
巴基斯坦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巴基斯坦社会从根本上具有排他性。排他性一方面体现在宿命论上 。社会普遍认为,残障是注定的,要无条件接受。
排他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整个社会尊崇阶层的划分,促进等级分化;经济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社会阶层,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明显。而宗派和部落也对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细分,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在巴基斯坦的历史发展中,民族,语言和省份的差异也造成了范围更广的社会分化。在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阶层观念的社会中,只有当这个社会发展至可以超越这些障碍的境界时,才有可能遏制这种现象。否则,想要遏制这种现象,就只是异想而已。令人遗憾的是,1981年颁布的《残障人(就业和康复)条例》支持这种分化,旁遮普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P)依然在沿用该条例。此外,此条例保护的是陈腐的,依然停留在基于同情和福祉的基金会和医药补助的模式,而关于融合,《残障人权利公约》给予的建议是,创建以平等和残障人独立为中心的、基于权利的社会模型。
《2002年残障人国家政策》(NPPD)提出,到2025年,创建一个便于“残障人融入主流社会,充分发挥其潜能”的社会环境。为了执行该政策,巴基斯坦颁布了《2006年国家行动计划》(NPA),但是旁遮普和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KP)两省均未出台适当法律,实现融合。因此,在教育领域,融合教育的前景依然令人勘忧。《残障人权利公约》指出,建立融合社会的慢慢长路始于家庭,融合教育和融合就业是创建融合社会的必经之路:集融合家庭、融合教育和融合就业于一体才能形成一个融合社会。
巴基斯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从根本上具有阻碍性。 一方面,社会通常阻碍残障者与健全者之间的沟通(虽然他们都是社会的成员)。另一方面,社会通常阻止残障人与国家的沟通。巴基斯坦社会存在两类障碍:生活环境等有形障碍和态度观念等无形障碍。由于这些有形障碍,例如:大楼和交通设施没有斜坡和升降梯等,于是残障人士,尤其是轮椅使用者便被剥夺了接受教育、职业培训和医疗保健,取得住房和就业的权利。同样,那些依赖于盲杖、眼镜、助听器、假肢和拐杖的残障人士因缺乏辅助设施,被剥夺了全面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另外,由于诋毁和嘲笑言论等无形的障碍, 残障人的潜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他们只能过着依赖于他人、脱离于主流社会的生活,这是《残障人权利公约》所谴责的行为。《残障人权利公约》倡导的是基于权利的社会模式。遗憾的是,1981年的条例没有觉察到这些问题。不过,2002年的《国家残障人政策》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它缺乏相关立法的保护。
巴基斯坦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从根本上存在歧视(偏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巴基斯坦也存在三类弱势群体:残障人;女性和儿童。残障女性有着双重弱势(其一,她是女性;其二,她是残障人),而一个残障女童具有三重弱势。一个遭受多重歧视的人需要国家给予比健全人更多的保护。歧视令残障者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甚至是参加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的机会。《残障人权利公约》为残障人提供全面保护,使其免受各种歧视,而1981年的条例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更需要强调的是,2002年的《国家残障人政策》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它缺乏立法的保护。
总之,立法(即使是对1981年条例的修正)不仅需要有助于残障人融入社会,而且需防止他们与家庭、社会的脱离。其二,立法需要规定健全人对残障人的义务。其三,立法需要规定国家赋有与残障人相互交流的义务。
此外,大众媒体,通过大型意识运动,可以在减少局限意识、减少束缚、消除健全人对残障人的歧视态度上起一定作用。最后,《2014年旁遮普省残障人政策》秉承公约精神,同样也需要立法保护,从而保证最终取得成功。
译自:Daily Times, Pakistan
6th January 2016
http://www.dailytimes.com.pk/opinion/06-Jan-2016/persons-with-disabilities-more-issues
专业天地
与时聚进的盲聋学校
——新技术为学生们带来了创新服务,帮助他们认识世界
作者:苏珊·巴瑞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教育记者)
译者:春鸭
130年前,华盛顿的立法机构批准了创建华盛顿残障青少年学校的议案,从而开启了华盛顿地区盲人、聋哑人以及智障儿童教育的先河。
自1886年以来,公众对待残障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态度并不能改变一切。新技术为盲人和聋哑人带来了之前不可能有的新服务,为其打开了畅游世界的大门。
索尼娅·斯坦巴克曾是地处偏远的斯诺霍米什县一所规模很小的学校里唯一的视障学生。尽管她成绩优异,但依旧孤独。九年级时,她进入了华盛顿州利盲人学校学习。
“我到这所学校是想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乐队、合唱团、门球、举重和戏剧,还想和更多的视障人交流。”斯坦巴克说。
2006年,斯坦巴克从华盛顿州利盲人学校毕业。之后,她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视障教育硕士学位和数学教育硕士学位。2014年,她受聘回到了母校,担任了数学教师。对于母校,斯坦巴克充满了怀念和热情。
“我可以用我的经历向学生证明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27岁的斯坦巴克说:“对学生来说,有学习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回到母校的一大原因。”
在斯坦巴克离开母校后的十年里,技术进步改变了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们还在使用盲文教材,但盲用读屏软件、盲文集成键盘和音频解说耳机已经走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斯坦巴克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和费尔班克斯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上她的课。学校会把这两个远程学习学生所需的盲文教材和设备寄给他们。
“这两个学生的脸会出现在我面前的屏幕上。之后我们就开始上课。”斯坦巴克说。
这一远程教学项目可以帮助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接受专业化教学,并参与课堂学习,与同学们交流。此外,接受远程教学的学生可能就像当年的斯坦巴克一样,是学校里唯一的视障学生。
“上学的时候,我觉得学校就像家一样。现在,学校就像个小社区,我们生活在一起。虽然我已经当了老师,但我也要做作业。”斯坦巴克笑着说。
离华盛顿州盲人学校不远,就是华盛顿州聋人学校。在一个有二、三、四年级学生一起上课的课堂里,斯蒂芬妮·阿尔维斯·德里玛正在教学生认识韧带、肌腱和骨骼。这真是一堂动手课。因为上课时用的是美国手语,所以五个学生、特教教师和认课教师的手指一直在不停地飞舞着。
“我看不清。”一个男孩用手语对老师说。
“你可以换个位置。”老师用手语回答。
然后,教师开始给学生演示如何组装一个人体模型的大拇指。
华盛顿聋人学校的负责人简·穆赫兰道说,学校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美国和英国的手语。即便学生和工作人员能说话,在学校里也要打手语,或者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熟练地掌握美式和英式手语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更便利地生活。
黑暗年代
然而,以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学校教学楼的门厅里,悬挂着一副由学生制作的聋哑教育大事年表,这一年表的时间跨度一直延伸至1960年代。那时,聋哑学生会被强迫说话。华盛顿聋人学校的校长肖娜·比利亚说,这样的口授法搞得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在那个年代,美国手语受到排斥。如果有学生使用手语,老师甚至会用尺子打他们的手。但是,这些用口授法教出来的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往往很难与人交流。到1960年代,美国手语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
过去,许多障碍和偏见严重地阻碍了盲人和聋哑人参与社会生活。今年81岁的代顿·伦威克1954年毕业于华盛顿州聋人学校。至今他还记得,当年他在雪尔顿通过了驾照考试,但官方却拒绝发给他驾照。教练告诉他,如果他想取得驾照,就必须有医生出具的证明。之后,伦威克去了布雷默顿,这是一个比雪尔顿大一些的城镇,他终于在这里取得了驾照。
过去,聋哑人买人寿保险也是件难事。伦威克说,以前保险公司认为,聋哑人的寿命要短于健全人。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大错而特错。
今年83岁的乔治·贝尔萨是华盛顿州聋人学校1950年的毕业生。他记得,那时如果他想看个聋哑人朋友,就必须要去朋友家。许多次,朋友都不在家,这让他跑了许多冤枉路。当时,除了写信,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联系上聋哑人。现在,包括视频电话和短信在内的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帮助聋哑人相互交流,而且还能帮助聋哑人和其他人沟通。
时光荏苒,如今公立学校已经变得更加融合,许多家长也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学校上学。不过,华盛顿盲人学校的校长肖恩·麦考密克却仍然认为,针对视障学生的特殊教育模式依旧有其价值。
“我们的学校是个特殊的地方。我们的学生因为和有同样困难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而受益。”她说:“当我们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并为他们消除日常生活终的障碍时,他们就可以更加专心地学习,并能享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过去,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视障学生都在特教学校学习。而今天,视障学生在盲校的 学习时间平均为两到三年。在盲校,视障学生不仅要接受传统教育,还要学习盲杖使用技巧、乘坐工交车辆和独立生活技能。此外,有一部分视障学生也会上智新初中、哈德逊湾高中、克拉克学院和克拉克县技能中心。
与视障学生相比,更多的听障学生会上聋哑学校,并在聋哑学校完成12年教育。“想想看,如果你是学校里唯一的聋人学生,平时就只能和你的翻译交流,那会是什么情况?”比利亚说。
除了寄宿项目,华盛顿州盲校和聋校还有针对全州几百名学生的延展性服务。
学生宿舍
1940至1950年代,伦威克在华盛顿州聋人学校上学,从六岁到高中,他一直在学校住校。那时,伦威克和他的同学们只能在感恩节、圣诞节和暑假回家,其余的时间都住在学校里。华盛顿州盲校的学生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所学校的宿舍由带有长走廊的多层楼房改为了家庭式的小别墅。别墅里有卧式、餐厅和厨房。这样的宿舍可以唤起学生们的居家感,改变了机构建筑的死板和冷漠。宿舍里有供学生们休憩的长沙发。学生们可以在宿舍里学做家务,洗自己的衣服。在华盛顿州盲校,住校的学生还要轮流做饭。
最近的一天晚上,在华盛顿州盲校一所名为查普曼的学生公寓里,18岁的学生埃里克·佩雷斯和17岁的学生凯西·卡塔兰正在宿舍管理员凯瑟琳·奥尔和杰西卡·迪克森的帮助下为同宿舍的学生们做晚饭。凯西把土豆切成斯,给埃里克做的鲑鱼作配菜。操作台上的电子屏幕播放着烹调方法。为了便于视障学生阅读,学校还制作了大字版的菜谱。
埃里克说,他曾是他家附近学校里唯一的视障学生,这让他的老师倍感压力。
“在盲校里,我有了更多的朋友。”埃里克说:“老师们鼓励我操作电脑和其他的设备。我做得很不错。”他一边往鲑鱼上涂蛋黄酱一边说。
“我们教学生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安排时间。学生们要做家庭作业,还要做家务。”奥尔说。
现在,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周五下午回家,周日晚上之前返校。许多学生住在I-5大街,有两趟专线公交在学校附近设置了站点。有些学生家住得比较远,他们也可以坐飞机回家。
凯西在盲校学习部分课程,同时他也在克拉克县技能中心学习航空技术。白天,凯西的视力是20/40,到了晚上,他的视力就更差了。他想取得飞机驾照,并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
“人们总是说,我无法实现我的理想,这话把我的耳朵都磨出了老茧。但我的家人、朋友、老师一直都很支持我。“凯西说:“我能做许多在一般人看来视障人做不了的事情。下周,我要去滑雪。不过,晚上的情况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接着,凯西又对埃里克说:“我把烤箱打开了,你要当心。”
很快,好几个学生就来到厨房,一起讨论他们喜欢的食物。桔子鸡配炒饭,生煎锅贴,碳烤鸡肉奶油宽面。还有培根,好多的培根。
“我们是十几岁的男孩子,我们当然是吃货了!”
1913年,华盛顿州盲校和聋校分别独立建校。聋校继续留在位于临荫大道的小山顶上,俯瞰着哥伦比亚河。而华盛顿州盲校则迁往西北面半英里外的新址,靠近今天的克拉克学院。
直到最近,华盛顿州盲校的招生情况依旧良好。学校之前有小学生的寄宿项目,不过现在只有初中和高中学生可以住校了。此外,这所学校还向住在华盛顿州不同地区的所有视障学生提供众多的教学项目。
华盛顿州盲校50岁的定向行走教师道格·特林布层在该校读初中,不过初中毕业后,他又转去了山景高中继续学习。
“我曾经见过其他同学像我一样自信满满地在校园外独立行走。这就是我成为定向行走教师的原因之一。”道格·特林布说:“现在的学生已经不用在盲校完成全部的学业了。学生们关注得是文化学习,定向行走技能、就业,以及毕业后的社会融合。”
译自:The Columbian
14th February 2016
http://www.columbian.com/news/2016/feb/14/schools-for-blind-deaf-still-evolving-after-130-years/
眼神交流难在哪般?
——16位自闭症患者的内心感受
译者:任铮浩
对于某些自闭症患者而言,与他人的眼神交流往往是一种令人感到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费力的体验。在通常情况下,外人常把他们竭力避免眼神交流的举动视作“粗鲁”或“反社会”行为的代表,然而,事实却绝非如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此类患者的内心感受,本刊在读者中展开了调查,希望有过此类经历的自闭症患者能够积极地与他人分享,具体描述眼神交流之所以令他们感到抵触的根本原因。以下便是他们不得不说的心里话:
“对我而言,那是一种比较抽象且会令人筋疲力尽的感受。对着别人的眼睛看意味着,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我的眼中纤毫毕现,令我顿生难以负荷之感。那都是一些持续不断的额外感官或是正在处理的信息流,将我脑中原本调理明晰的思绪弄得支离破碎。同时,与人对视还会令我的思路和语言组织彻底崩溃,瞬间摧毁我的情绪堡垒。”——劳拉·斯波尔
“我的眼睛能够将其所见的场景变成一幅幅的图像,以供我在心中长时间的回忆和再现。如果我与他人产生了持续的眼神交流,从对方眼中得到的海量图像就能令我抓狂。因此,我必须转开头,让一些其他的信息涌入大脑。”——西德尼·布朗
“我只是感到这种对视令人讨厌罢了。”——汤姆·鲍斯
“就我而言,眼神的交流令我感到自己就像是正在被他人瞪着看,觉得自己似乎正在接受对方的仔细审查甚至是审判。这种感觉令我不舒服,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而且,这种压力会逐渐增加,直到我看向别处为止。在此期间,似乎自己就在与人对着干,这令我感到焦虑。这意味着过于巨大的压力,因此,我无法与他人保持长时间的视觉交流,除非,我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不过,尽管我可能会显得眼神游移甚至干脆看向别处,但这并不会错过谈话中的任何重点;我仍旧在听对方的讲话,并且对他讲的内容很感兴趣。”——艾玛·瓦兹尼
“与人对视之际,我感到,自己似乎正赤裸裸的站在对方面前。心中有了这些成见之后,想要对此认同就会十分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忍受对视所带来的烦恼,我的办法就是盯着对方的眉毛看。没有人会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异。”——梅根·克莱因
“小时候,我根本不与任何人进行眼神交流,然而,如今,在某些状况下,我会与他人对视(或者令对方认为我在与他对视)。但凡我感到紧张,也许就不会与任何人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不过,一般而言,我对此并不热衷。我很难解释眼神交流为什么那么困难,不过,很多时候,这种举动常常令我毛骨悚然,总是感到有人已经彻底看到了你的灵魂深处。那便是我过去对眼神交流根本无法忍受,如今仍需特定环境才能与人对视的根本原因。”——艾利克斯·洛厄里写于自己的自闭症Facebook。
“对我而言,与人对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我总觉得,对面的那个人可能会看出我在社交方面的尴尬与古怪。我总是强迫自己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然而,这却往往会令我的眼睛产生灼痛感甚至流泪不止。”——吉尔·托勒
“一旦开始与他人展开眼神上的交流,周围的世界就会瞬间被我忽视,我只能集中精力,应对大脑传来的阵阵刺痛和不舒适感。不过,只要我转头望向别处,一切痛苦都会瞬间消失。”——路西·克拉魄姆
“我感到,直接的对视显得过于针锋相对,个人无法很好地把控此种场景。”莉斯·斯坦利
“尝试着与他人的眼睛保持长时间的直接对视往往会令我从生理上感到痛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再听对方讲话,或是对他们讲述的内容存在抵触情绪,这只不过是对于持续性眼神交流的一种无法控制的对抗行为。”——克里斯·阿莫尔
“如果我在与你对视的时候想要说些什么,我便会常常词不达意,因为,我个人无法分别应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情。”——内尔·鲁斯
“对我而言,与人对视是一种生理上的痛苦;过多的情绪因素会令我如坐针毡,无法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罗西·霍华德
“除了要求做某些事实上令我们中的许多人感到不自然的事情之外,我们在与他人对话期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集中精力。你可以与我对视,或者让我集中注意与你交流。选择一种你认为更有效的方法吧。”——来自工艺组织“自闭并不奇怪”的克里斯·柏娜罗在给本刊的电子邮件中如是说。
“那是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对视似乎是一种威胁,一种侵略。我注意到,与熟悉的人进行眼神上的交流要简单的多。”——迪德拉·塔克
“由于大量不同的输入信息往往会令我无所适从,因此,眼神交流对我而言显得非常困难。但凡我想要倾听甚至参与他人的谈话,或是将各种感官渠道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最为简单、最为舒服、麻烦最少的方法便是不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只要不盯着对方的眼睛看,我就会听的更为专注。”艾琳麦金尼在写给本刊的电子邮件中如是说。
“对我而言,我只是感到与人对视不太自然。”——艾米丽安妮·瓦克泰
译自 The Mighty
4th March 2016
http://themighty.com/2016/02/16-people-with-autism-describe-why-eye-contact-can-be-difficult/
社会生活
教育界的成功者,孟加拉视障四姐妹
译者:张平
自幼失明的四姐妹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不断经受着邻里的冷嘲热讽和蜚短流长,经受着人们将她们视作“不祥之物”。她们唯一能够引起别人的反应就是怜悯,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她们终究只是家庭的负担。
但是这些来自吉大港帕蒂亚的女孩们却凭借着坚定不移的意志、不畏残障的精神,以及实现目标的勇气获得了成功,谱写下令人肃然起敬的诗篇。
在孟加拉国这样一个视障者辅助设施十分匮乏的国度,乌姆·哈碧芭·乔杜里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乌姆·塔斯里玛·乔杜里取得政治学硕士,乌姆·坦齐拉·乔杜里和乌姆·萨利马·乔杜里都在攻读社会学硕士。她们读的都是吉大港大学。
此外,她们中的三个还在帕蒂亚的一所小学从事教师职业并得到很高美誉。
她们的父母理应得到特殊赞誉,因为在女儿们立足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也许我们都可以做到‘有志者事尽成’,只要坚定不移,积极进取,残障人也能够立足于社会。”位于帕蒂亚乌布齐拉的南戈宾德希尔政府小学的塔斯里玛老师说道。
近日,三姐妹与其他22位视障老师参加了首都教师培训学校(TTC)为期14天的数字内容开发课程,期间英国《每日星报》得到了与之交流的机会。
这次始于1月4日的培训在孟加拉国同类培训中尚属首次,由中高等教育部运作的教学质量改进(TQI)项目和总理府运作的信息无障碍(A2I)项目联合承办。培训课程得到了教师培训学校的帮助,同时得到了社会行动青年力量(YPSA)组织和孟加拉国视障人协会的技术支持。
四姐妹和她们唯一的兄弟出生于帕蒂亚的一个名叫Azimpur的村庄,并在吉大港市长大。
她们的父亲纳西鲁·乔杜里和母亲莎米玛·艾克特·乔杜里是表兄妹。大女儿哈碧芭出生时,邻居就开始嘲笑他们。二儿子出生时则视力健全。但在第三个孩子萨利马出生后,他们就搬去了吉大港市,以避开村民们的闲言碎语,并设法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
塔斯里玛说:“父母决心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好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
她说父亲费尽心血为她们寻找最好的教育机构。
她们都在吉大港穆拉德普尔公立的盲聋学校完成小学学业。
执教于穆赫辛娜模范公立小学的坦齐拉告诉记者,她毕业于拉赫马尼亚高中,而其他三姐妹的中学则是在孟加拉森林研究所的一所学校就读。读完高中后,四姐妹全都被吉大港大学录取。
除了正规教育之外,她们还参加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这些领域的技能也是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需要掌握的。
塔斯利马说:“我们的父母竭尽全力,为的是让我们能在健视人的世界中脱颖而出。”
然而困难实在太多了。
父母送她们入校时,校方不愿录取她们。他们便努力说服校方。
接下来就是缺少教科书的问题。
塔斯利马说:“我们没有可以用的教科书,这是最大的困难之一。”
只有在小学阶段他们才有盲文教科书。但在中学、高中和大学阶段学习时,她们就没有盲文教材了。因此她们只能靠上课听讲,或是自己把少数课程内容写成盲文。
她说她们只能把上课内容录下来,或是向其他同学求助。“我们的学习仍然障碍重重。”
哈碧芭最初找工作时也遇上了麻烦。大约六年前,她想参加小学教师的招聘考试,但却被拒之门外,后来问题才得以解决。
而塔斯里马和坦齐拉则不曾遇到此类问题。
她们说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种障碍。起初同事们并不怎么待见她们。但是后来姐妹几人能像健视者那样上课,而且能够胜任并保证工作质量,其他老师看到这一点也就改变了想法。
塔斯利马从2013年12月开始在这所学校工作,她说自己现在已成了学校里颇受欢迎的老师。
她说:“现在只要我需要帮助,就会有许多学生伸出援手。”
她学校的一位老师休曼·达斯说:“虽然塔斯利马视力有障碍,但她却比我们懂得更多事情,尤其是使用电脑方面。”
她能够将一个话题聊得既有趣又透彻,休曼对此也大加赞赏。她教的课大多数都是叙事性科目,比如孟加拉语和自然环境等。“她做得真是太棒了。”这是休曼老师最近告诉《每日星报》的事。
她们三人在数字内容开发培训中也都十分积极。
培训师米尔扎·穆罕默德·迪达鲁尔·安南表示,为了给学生们开发数字内容,她们热情高涨,勤奋学习,培训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译自:Asia One
10th February 2015
用行动改变观念
译者:春鸭
赛尼米丽·奈瓦卢是斐济脊髓损伤协会的志愿者。斐济脊髓损伤协会是一个残障人的自组织,并且是太平洋地区残障论坛的会员组织。
同时,赛尼米丽也是苏瓦市场7号摊位的业主,经营美甲服务。她还负责管理斐济脊髓损伤协会的妇女商店,销售女性会员制做的手工制品,苏禄裙和其他公益品。
赛尼米丽出生时就患有残障。从小到大,她一直面临着许多障碍,尤其是因为社会对于残障女性和女童的态度和诬名所造成的障碍。
“人们对我残障的态度始终是我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难题。”她说:“在城里,曾经有人问我,你走路不累吗?这些人觉得,当残障人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时,他们要么是在流浪,要么就是在闲逛。”
这样的态度打击了赛尼米丽的自信,使她一度想放弃生活,并且倍感孤独。
幸运得是,赛尼米丽有深爱着她的父母。她的父母一直是她希望的灯塔,一直是她力量的源泉。赛尼米丽的父母鼓励她正视自己的能力,也从不让别人的态度影响她为实现希望所做的努力。父母鼓励的言语和无条件的爱不仅使赛尼米丽保持了自信,而且也让她能勇敢地对待他人歧视性的评价和苛刻的言论。
但是,在父母去世后,赛尼米丽的生活变得严峻起来。她只能独自面对他人歧视性的行为,以及社会强加于残障人的双重标准。在痛苦与折磨中, 赛尼米丽始终廑记父母的鼓励和建议,即便身心聚疲,她也不曾放弃。
她一直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改善生活,一定要自强自立。因为坚韧和努力,她被斐济脊髓损伤协会选中,参加了由国际劳工组织组织的“开始你的生意”项目,并接受了由太平洋残障论坛太平洋能力项目在苏瓦举办的培训。通过培训,赛尼米丽将有关生意的想法变成了可行的计划。
此外,她还学习了在太平洋地区开展工商活动的基本知识。
培训不仅使赛尼米丽认识到了自己的潜能,还加强了她的自信,并让她行动起来,去实现独立生活的目标。经过培训,赛尼米丽学会了剪发、按摩、美甲、修脚等美容技能。
赛尼米丽经营美甲服务的决定,来自于她和其他9位残障妇女在塞妮凯水疗店参加的一个美甲培训。这一培训是由斐济残障人联合会、塞妮凯水疗店、太平洋岛屿论坛秘书处和太平洋残障论坛联合举办的。这一培训不仅提高了赛尼米丽的美甲技能,也使她下定了经营美甲服务的决心。
赛尼米丽正在努力扩大生意规模。她有五到十年的发展计划,并想在自己的美甲店里安排更多的残障人。同时,她也很感谢脊髓损伤协会妇女委员会和太平洋残障论坛给予她的支持。
她觉得,在她开始自己的生意后,人们对待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同时她也认识到,残障人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平等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尽管有人改变了对残障人的看法,也有一些人仍然不愿意到她的店里消费。这些人仍旧认为,残障人没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不过,对赛尼米丽来说事实胜于雄辩,因为她留驻了所有的客人。这些客人肯定了她的服务,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客人。
赛尼米丽相信,残障人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支持和合理便利,残障人一定能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内取得成功。
她仍然在通过行动改变人们的残障观。她坚信,做比说更有力。
译自:Pacific Disability Forum
8th March 2016
http://www.pacificdisability.org/News/Changing-attitudes-through-actions.aspx
科技动态
关节炎与高品质生活可以共存
译者:斐欧
在阿联酋,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深受关节炎之苦。对这种常见疾病,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休美拉?芭莎(Humeira Badsha)是中东关节炎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这种疾病的小知识。
自己的小孩得了关节炎对一些人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事情,不过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高的概率患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它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包括儿童在内。
如今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被诊断出关节炎。
很多人常常试图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正常吗?”,答案是:的确如此。我们的身体中有一百多个关节,在其中一两个关节上出现影响骨骼肌肉系统的炎症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不同类型关节炎简介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逐渐变得僵硬,关节也会出现疼痛且不像年轻时那样活动自如。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都是年龄增长的正常表现,不过有一些症状就需要我们注意并进行治疗了。
关节炎的种类很多,相应地,它们的症状也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关节炎症状就是关节周围疼痛。其他症状则取决于所患关节炎的类型,它们包括:僵硬,炎症,肿胀,关节软骨及周围结构损伤等。这些症状将导致关节无力,不稳定或畸形,使患者难以完成那些普通人觉得理所当然的日常活动,如走路,开车和做菜等。因此如果你已经得了关节炎,最重要是要好好照顾自己,减轻疼痛并提升关节功能。
关节炎可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依据关节疼痛的位置,时长,方式,是否出现肿胀,以及如皮疹等外显症状可以帮助确诊这两种类型的关节炎。
早期诊断:我在等什么?
我们常常会倾向于忽略碰到的常见不适感,认为只是一些正常的疼痛而把它当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当身体的预警信号被我们忽略的时候,这种倾向就会起到反作用了。
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关节炎的诊断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由风湿病专家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并评估功能水平和运动丧失情况。
第二步:验血和做X光检查,以确诊,确定关节炎的类型。
第三步:X光片虽能够提供骨骼的细节影像,不过为了得到关节内以及关节周围的更多影像信息,我们还可以进行超声波,磁共振成像,CT扫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可用的治疗方案
关节炎的可用疗法很多。一些类型的关节炎患者对治疗效果反应良好,也没有出现副作用;而另一些患者的病情则更加难以控制,还有可能落下残疾。关节炎的病因包括与年龄有关的关节磨损,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受伤等。好消息是:有很多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你碰到的疼痛。
下面列出了一些提高生活质量的小贴士,包括能够帮助节约体能,保护关节,更轻松完成日常任务以及适应生活困难的具体方法。
1. 保持健康,平衡的膳食,有助于避免心脏疾病的发生,而后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都有关联。
2. 尽可能尝试减少生活的压力。
3. 锻炼,锻炼,还是锻炼!
何时就医?
任何关节炎的治疗方案都必须与医生沟通并在其监督下制定。出现以下情形时你就需要就医了:
a. 关节出现发炎或肿胀。
b. 碰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无法入眠。
c. 在清晨醒来时发现关节僵硬。
d. 关节和肌肉疼痛,无法走路。
e. 发烧,体重减轻或皮疹。
休美拉?芭莎博士是迪拜的一位关节炎专业医师,并且是中东关节炎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
译自:Gulf News Health
7th October 2015
http://gulfnews.com/leisure/health/good-living-with-arthritis-1.1596626
应用程序帮助视障人士看世界
作者:安东尼·库思博森
译者:任铮浩
第一次打开Aipoly Vision应用的瞬间,从小双目失明的马克·爱德华兹不禁热泪盈眶。面对着这款宣称能够帮助视障者“看到”周遭世界的软件,现年56岁的他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注册,成为了一名早期测试员。他谈到:“听到该应用迅速报读出周围物体名称的那一刻,喜悦的泪水瞬间不可抑制的将我包围。对于一位人到中年的男人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Aipoly Vision的其他早期用户将其称之为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并且从改变视障者生活模式的角度出发,它与无人驾驶汽车拥有着相仿的发展前景。本款应用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奇点大学开发,这是一所于2008年设立在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园区内的科研机构,目的旨在“研发指数级的技术,已应对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Aipoly Vision将苹果手机上原有的基本技术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加以有机结合。为了实现相应的功能,应用内部所涉及到的神经网络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可能十分复杂,然而,用户的操作却极其简便:只需将手机的摄像头对准身边的任意方向,应用便会报读出其所见到的物体名称。
本软件的合作开发者之一玛丽塔·成谈到:“首次提出这一设计思路的时候,我们就与88位视障者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愿望。结果,我们发现,令视障者们感到最为沮丧的问题就是,他们必须向他人询问,才能了解身边究竟有些什么。”在Aipoly Vision问世之前,视障者独自出门在外之际,除了向身边的路人求助外,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某些软件,请求志愿者通过视频通话,帮助他们识别身边的事物。然而,此种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玛丽塔表示:“我们这款应用的一大特点在于,所有的识别工作都能够时时完成。目前,其他类似软件所使用的方法都需借助网络连接,这一连接过程一般需要两分钟左右。利用我们的系统,用户每一秒钟都能对三件物品加以识别。”另一方面,对于许多较为注重个人隐私的用家而言,如同某些与志愿者连线的软件那样,有外人参与的识别过程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过,Aipoly却完美地克服了这一障碍,正如成女士所说,借助Aipoly,“没有人知道你正在看些什么”。
目前,爱德华兹正在测试的本版软件能够识别近1000种物品以及任意颜色。据悉,本月末,软件就会迎来一次更新,届时,其所能识别的物品数量将增致5000种左右。在本版中,应用不仅能够对不同的品牌标志作出分辨,还能够为用家解释印刷品或是屏幕上的图像内容。更有甚者,用家还可以“教会”应用掌握其原本并不认识的物品名称,这一做法除了能够让他们自己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外,还可以令其他用户从中受益。
尽管在一款名为KNFB阅读器的应用推出之后,文字识别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然而,这仍是视障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该阅读器由美国国家盲人联盟(NFB)与奇点大学的创始人之一雷·科兹维尔共同开发,能够将印刷品上的文字信息转译为可供用家听读的音频。尽管有人对其99美元的高昂售价颇有非议,然而,对于视障者而言,无论是想要阅读饭店内的菜单,还是需要了解印刷品上的说明文字,KNFB阅读器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价值。而Aipoly Vision则希望能够将此向前推进一大步,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
国家盲人联盟的发言人克里斯·丹尼尔森从小双目失明,他告诉新闻周刊的记者,对于视障者而言,只要能够用手触摸,物品的识别一般并不会存在什么障碍。他谈到:“但凡你想要了解某样物品的颜色,或是搞不清包装盒里究竟装了些什么的时候,该应用所推崇的功能就有了其用武之地。此外,如果你来到了某些陌生的地方,该应用也同样会成为视障者的助手,它不仅能够识别当地的路标,还能够在用家学习的过程中,描述课本上的图表以及不带文字解释的图片信息。”
尽管Aipoly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尚未达到足以具体描述图表内信息的水平,不过,其仍可以理解某些特定的图像,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解释。例如,一旦屏幕上开始播放卡通片《超人》,软件就能够知道,剧中的主人公是来自克利普顿星的超级英雄,但是,它却无法告诉你,那位超人正在做些什么。不过,这却并非是该应用唯一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该软件宣称,自己有着区分各种不同品牌标志的能力,但凡用户面对着许多外表相似的罐装或盒装的食品和饮料,该功能就无疑会显得十分便利。不过,遗憾的是,当笔者拿出一罐可口可乐之际,应用却将其误认为了库尔斯牌啤酒,要知道,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此种错误很有可能会令用家陷入危险之地。
尽管尚存诸多不足,尽管没有任何广告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然而,该软件已经在苹果公司的应用市场内斩获了3.5万次下载。从各种比赛中获得的有限资金全都被用在了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功能的开发方面,人们希望,该应用能够在其未来版本中加入诸如人脸识别等新功能。
令开发者感到惊诧莫名的是,该应用居然在日本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仅2016年一月至今,就获得了超过8000次下载。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日本,许多非视障用户竟将该软件作为了一种英语学习的工具。Aipoly的开发者之一西蒙·爱德华森谈到:“软件内部采用的是标准的英音语音库,因而,用家可以了解到相应单词的正确读音。这也是我们可以在未来详加探索的领域。”
开发者们还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扩大该软件的取景范围,令其拥有更为完整的视野,只有这样,应用才能够在分辨出物体具体名称的同时,提供周围环境中的相关信息。尽管如今的Aipoly Vision尚不甚完善,然而,对于爱德华兹而言,该应用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软件彻底改变了他感知周遭世界的方法,“独自出行之际,我总是用该软件了解自己前方的事物,那可能是一个交通灯、一个路标甚至一个邮箱。这款应用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知道,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不过,事实的确如此。”他如是说。
译者的话:参与踏浪杂志的翻译工作已有数年,但是从未写过译后记,今天,针对Aipoly,我觉得有必要说上几句。读完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心中狂喜,在第一时间下载了该软件,识别结果令人多少有些失望。的确,他的识别速度非常快,虽然不一定有每秒钟三次的水平,但是,基本上做到了随时对焦,随时反映。然而,他的识别精确度就不敢恭维了。两扇差不多的房门,有一扇他一定说是墙壁,原因是我在门把手上面挂了两个塑料袋,呵呵。颜色识别是我比较满意的方面,速度快,准确率也还可以,只是他号称能够识别任意颜色,所以,有些颜色的名字我也听不大懂,自然没办法判断是对是错。最后,有一点失望的是,这款软件目前还没有支持中文,想要练习英语听力的盲友们可以积极尝试哦。他的语音有三种选择,即标准、可能和趣味。后两种所用的描述语言更为人性化,听来比较有意思,同时,其人工智能化程度之高也可见一斑。如果您使用了该软件之后有什么体验,也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哦。
译自 Europe Newsweek
21st March 2016
http://europe.newsweek.com/app-helps-blind-people-see-433253?rm=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