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研著述 /基因治疗给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患者带来曙光

基因治疗给中国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患者带来曙光

作者:
来自:RP之光爱心联盟
人气:2477
2016-05-24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由基因异常所导致的视网膜疾病的总称,视网膜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视力亦随之逐步下降,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视力最终丧失至盲人水平,在基因治疗出现之前,医学界对此类疾病束手无策。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靶细胞,从而纠正或减轻因基因缺陷引起的异常,因而使用该技术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前提是明确相关致病基因。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开展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多年,并得到中国科技部、美国抗盲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北京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已经无偿为2千名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逐步发展和不断深入,以及基因转染技术的进步,使得基因治疗再也不仅局限于动物研究,而开始逐步进入人体的临床试验阶段,基因治疗给这些患者的复明带来希望。
    1、RPE65相关Leber先天性黑矇及视网膜色素变性
    最早开始的基因治疗是针对由RPE65基因突变所致的Leber先天性黑曚(LCA2)。不论是狗还是小鼠模型,用含有RPE65 cD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进行基因治疗都非常成功,治疗后视功能明显提高,显示了应用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巨大潜力。2008年,应用于人体的I/II期临床试验在万众瞩目下开展,独立发起的数个临床试验均证明了AAV介导的视网膜下基因治疗的安全性,视功能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业界因此士气高涨。2012年,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开始了一项针对LCA2基因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24位患者已被招募并接受了AAV2-hRPE65v2视网膜下注射治疗,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已经在2015年完成,结论尚未发表。这是第一个针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III期临床试验,也标志着基因疗法距离普通患者不再遥不可及。事实上,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及美国抗盲基金会有着长期的联系,近期亦就基因治疗建立起密切合作,相信不久之后中国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患者即有机会亲自参与体验与基因治疗。
    2、无脉络膜症
    无脉络膜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与 REP-1基因突变相关。男性患者多在儿童期出现夜盲,随后出现进行性的周边视野缺损,影响到黄斑时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这些表现和大家熟悉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相似,所以,绝大多数无脉络膜症患者长期被认为是视网膜色素变性。而无脉络膜症女性携带者一般无症状,少数随诊年龄增加出现轻度夜盲。因女性携带着突变基因,将有50%的可能将其传递给子女,使其分别成为男性患者或女性携带者。当家族中出现多位男性眼病患者时,需警惕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存在,家族中女性成员亦不可掉以轻心,建议尽快至医院就诊,同时亦可就生育问题进行遗传咨询。2011年,用于治疗无脉络膜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开始进行。2016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结果表明,接受AAV2-REP1全剂量治疗的5例患者的被治疗眼在治疗后的长达3.5年观察期间视力维持或得到改善,其中2例患者视力显著改善,视力提高大于3行并持续到最后的时间点。而未治疗眼,6位患者中的5位在3.5年内视力下降。这不仅验证了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疗效较为持久。这个结果甚至比基因疗法治疗LCA更为成功,也预示着无脉络膜症也许将成为基因治疗的最大热点。同样由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美国基因公司及基金会的合作关系,我国的患者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在有希望接受基因治疗。
    3、MERTK相关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MERTK(Mer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光感受器外节碎片的吞噬过程,如果缺少MERTK,将影响RPE的吞噬功能,导致光感受器的凋亡。2011年,一项借助AAV2载体的I期临床试验在沙特阿拉伯开展,该试验中AAV2载体表达RPE特异的MERTK启动子,共6位患者接受治疗。发表于2016年的结果显示,3位患者的治疗眼视力有所提高,但其中2位在2年随访结束时回到基线水平,虽然持久性不佳,但结果至少显示了基因治疗对部分患者是有效的。
    4、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因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神经节细胞变性疾病,通常是年轻男性发病,属于母系遗传。大约一半的LHON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线粒体DNA第11778位上发生了G至A的突变,因而针对该位点的基因治疗将会拯救一半的LHON患者。2010起,来自3个机构的5个I期或I期/II期临床试验先后启动,其中一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已在2016年发表,结果表明,6例患者的注射眼视力在注射9个月后至少提高了0.3 log MAR,视野有所扩大,但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并无改善,这至少显示了基因疗法治疗LHON的潜力。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展了一些药物研究,多部分患者的视功能有改善作用。我们和几家医院将一同开展类似药物研究。
    5、ABCA4相关的Stargardts病
    Stargardts病又称为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是学龄儿童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011年,Oxford BioMedica公司开始了一项关于Stargardts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利用慢病毒为载体将ABCA4转运患者视网膜下,最终结果将在2017年公布,期待能有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家中有孩子怀疑此病,需要做相关检查及基因检测,为孩子的治疗积极准备。
    6、Usher综合征
Usher综合症(USH)又称视网膜色素变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综合征,分为USH1,USH2和USH3三种临床类型,其中USH1是起病最早最严重的类型。MYO7A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USH1致病基因,其突变将产生Usher综合症1b亚型(Ush1b),也是目前唯一开展临床试验的类型——2012年,针对该类型的I/IIa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结果令人期待。USH2是最多见的类型,相关的治疗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7、RDH12相关视网膜变性
RDH12基因的产物是视网膜代谢所需的重要的酶,其突变可导致Leber先天黑矇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在我国的患者群中占较大的比例。该类型在欧美人群中也是主要类型。我们已经确定了不少这种类型的患者,接下来,我们将同美国密歇根大学眼科团队及基因公司合作,开展基因治疗研究。
   
    自2008年第一个利用基因疗法治疗LCA的临床试验开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针对不同病因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展,令人可喜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出基因疗法对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巨大潜力。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是此类疾病的患者,欢迎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我院眼科睢瑞芳大夫带领的团队致力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可无偿为此类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并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让我国患者亦享受到基因治疗带来的光明。

来源网址:http://www.rp-china.org/redirect.php?tid=9155&goto=lastpost#lastpost

录入:冰琴 添加:2016-05-24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