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仿生眼信息 /让人工视网膜重现逼真视觉

让人工视网膜重现逼真视觉

作者:
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人气:1692
2014-07-20


研究人员对视网膜细胞进行了电刺激实验,以求在大脑中产生与正常视网膜接收的移动影像相同的图像。研究者称,尽管该技术尚未成熟,但对于重建盲人天生的、高保真的视觉系统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项工作的部分资金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就在20年前,仿生视觉(bionic vision)还仅仅是老生常谈,甚至比一个现实的医疗目标还显空洞。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人工视觉技术(artificial vision)首先出现在了美国和西欧市场,它让那些因色素性视网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而致盲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重获光明。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这项技术虽然可以成功引导盲人通过一扇门,甚至阅读大号字母,但仍不足以帮助他们驾车或上街慢跑,也无法看清身边爱人的脸庞。

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专注于探究视网膜(眼球后方的神经组织)中的某些特定细胞,旨在改进这项仿生技术。   

斯坦福大学Hansen物理实验室及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E.J.Chichilnisky说,“我们已经能够在视网膜上精确地重现出活动的图像。”该研究发表在Neuron上,并由NIH的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NEI)以及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国家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Imaging and Bioengineering,NIBIB)承担部分资助款项。

视网膜包含多个细胞层。第一层为感光细胞层,负责检测光并进行光电信号转换。色素性视网膜炎及其它一些致盲疾病就是因为此类细胞的缺失。许多仿生视网膜或者视网膜假体(retinal prosthetics)的原理,就是让信号绕过受损的感光细胞,直接刺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之后视觉信号便被传递到大脑。   

目前,已有几种类型的视网膜假体正在开发之中。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产品“阿尔戈斯二代”(Argus II),它是由第二视力医疗产品公司(Second Sight Therapeutics)在NEI的支持下花费2500多万美金研发出来的。2013年,该产品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色素性视网膜炎,目前已经应用于美国的部分医疗中心。“阿尔戈斯二代”的眼镜内置了摄像头,可将无线信号传送到植入在视网膜中的电极阵列。电极通过刺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传递信息,患者就可以“看到”摄像头中的大体图像,包括光亮的变化,物体边缘和模糊的形状。

“这对于二三十年没有看见过东西的人来说,真是件兴奋的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要想达到同天生的视觉系统一样逼真还为时尚早。” Chichilnisky博士这样说。他并没有参与阿尔格斯二代的研发。   

他表示,当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足够的精确性,无法重塑人类天生的视觉系统。尽管大部分的视觉处理过程在大脑中进行,但仍有一部分是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完成的。视网膜中有100~150万个神经节细胞,分成至少20个不同种类。人类先天的视觉能力,包括对物体形状细节、颜色、景深和运动的观察能力,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激活特定的细胞来实现。   

最新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在独立的视网膜组织中进行电刺激从而形成图案。该报告的第一作者Lauren Jepson博士,是Chichilnisky之前在加州的拉荷亚索尔克生物研究院(Salk Institute in La Jolla)的博士后成员。两人曾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圣克鲁斯粒子物理研究所(Santa Cruz Institute for Particle Physics)以及波兰克拉科夫科技大学(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科学家们进行合作研究。   

他们曾致力于研究一种叫做“伞状细胞”(parasol cells)的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是探测物体运动及其方向和速度的重要视觉细胞。当有运动的物体进入眼睛的视场范围时,视网膜上的这些细胞就会被一波一波地激活。

研究人员在视网膜上植入了包含61个电极的网格状阵列。接下来,他们对每个电极发送脉冲信号,并“监听”细胞的反馈,就像声呐的原理一样。由于同其它细胞的反应不同,因而伞状细胞可以被识别出来。电极阵列上还安置了能够激活所有细胞的激励源。在这之后,研究人员记录下细胞对于简单运动图像的反应——例如灰色背景前一个运动的白条图案。最后,通过控制电流强度,对这些细胞进行电刺激,重建伞状细胞的激活状态,从而可以观察到,细胞产生了同之前对于运动图像一样的反应。   

“虽然得到了这些结论,但要想研制出一个合格的产品,能够在患者视网膜的较大区域上呈现活动的图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Chichilnisky博士说。“不过,如果能跨越前面的技术障碍,或许未来我们可以用神经系统自身本源的方式来修复它,精确地重建其正常功能。”   

这些技术进步不但有助于让人工视觉变得更逼真,还可能应用到其它类型的仿生假体设备上,例如正在研制的那些帮助瘫痪群体重获运动能力的装置。NEI还资助了许多致力于视网膜假体的项目。   

“视网膜假体技术蕴含着巨大的前景,但这研究过程是马拉松式长跑,而非短程冲刺。”NEI视网膜神经科学的项目总监Thomas Greenwell博士说到,“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它让我们意识到重现高质量视觉系统的挑战性——无论是研究团队向前迈进的每一步,还是整个领域想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均非易事。”  

该研究是由NIH授权专利EY012171和EB00441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麦克耐特基金会(McKnightFoundation)、圣地亚哥基金会Blasker奖项以及波兰政府共同资助。(翻译:檀泽浩   审稿:王欣怡)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4/06/140605140009.htm
来源网址:http://yiwen.cdstm.cn/showfile-4508.html

录入:冰琴 添加:2014-07-20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