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2013“我的RP人生”征文参赛作品 /RP 一路好风景

RP 一路好风景

作者:王海龙
来自:
人气:755
2013-11-25

 

[2013“我的RP人生”征文纪念奖作品]

“尾闾下垂,百会上领,下颌回收,气沉丹田,起……”心中默念着太极拳口诀,我有招有式地练起了这套八十三式太极拳。金刚捣捶、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这套拳是陈式太极拳传入北京后,经马虹等大师精心研习发展而成的,少了些质朴平直的技击动作,却增添了更多的缠绕与灵动,是太极拳功架的代表拳路。我习练已经三年了,虽远未及那行云流水的高妙境界,练将起来却也自觉心澄体轻,意气风发。……灵猿献果、雀地龙、当头炮、金刚捣捶、收,我稳稳地站定,四下一片空明,我的身体似乎也透明了……。当头顶枝叶的婆娑和公园里远远近近的乐音人语再次传入耳中,我舒展了身形,仰头深吸了一口清晨的空气,只觉全身的毛孔微张着,荥荥汗出,说不出的惬意。抬腿向公园外走去,我脚下轻捷,心身畅悦。

不远处,就有一家北京颇有名气的小吃店。不须费力找寻,沿胡同走进百余步,门庭若市的那家便是了。一碗豆汁、两个焦圈、一份艾窝窝,这是我最喜爱的早餐了。先来口焦圈,酥薄松脆,只是干了些,赶紧来口豆汁儿吧。未及入口那酸涩浓厚的味儿就冲入鼻腔了,顿时津液满口。待得这浓汁与焦圈混和着打着旋咽下时,夹起两根小咸菜,紧嚼上两口,豆汁的余香仍在,龈间却又复清爽了。如此两三口下肚,通体舒泰,说不尽的神清气爽。正如烤鸭须配着甜面酱和大葱丝儿一样,喝豆汁也必备上焦圈与咸菜丝儿,缺一不可,真不知北京人是怎么调配出这妙不可言的美味儿的。

哦,可不要以为我是个年逾花甲的老北京哟。我是七零后,来北京也就不过十年,而且,说来很多人都不信,我可是湖南人哟。想想我自己也吃惊,我这个头一回喝豆汁时大呼“馊了”的南方人怎这么快就成了北京人儿了呢?

吃罢早餐,该去上班了,我向着单位走去。我是一名按摩医生,我的医院就在一条以寺院命名的胡同内。虽然寺庙早已不见了,宽敞的胡同两边也停满了汽车,但,只要你一拐进这胡同,那老北京特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了。早点铺里,有老人操着京腔催促着孩子快上学去;路边的几个院门口坐着悠闲的老头儿哼着小曲,不时与道上的熟人道着早;院里断续传出女人们的唠叨;胡同里,自行车很多,摇着铃从身边蹬过,远远近近便传来“早啊”,“吃了吗”,“班上去啊”的问候;胡同南边的乌鸦和北边的喜鹊,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鸟儿也叽喳咕呱地叫着;空中,带着哨儿的鸽群“日——日——”的从顶上掠过……。真难以想象,胡同外一百米,就是车流如织的大道,胡同下便是拥挤繁忙的地铁。门口的保安向我打了个招呼,于是,我拐进了医院。即使在北京,像我们这样座落在四合院里的医院想必也是不多见的了。正房、厢房、南房、耳房,一间间高而宽敞的平房规矩有致地围列着,中间是青石铺地的院子。院中,几株一抱多粗的古树展下浓荫。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有着傲人的历史,这里也不例外。这个院子是清代著名御医王汉卿先生的宅子,后因战乱几度易手,1958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我们这家特殊的医院,也算是这个小院恰得其所了吧。对了,院中那几排疏疏而立的竹是我的最爱,每每从小径走过,被她们的细枝儿一抚一弹,痒痒的、酥酥的,胜似按摩呢。听医院的老大夫说,这个竹林一直都是有的,只是在八几年重新修剪栽培一次.这么多年,也没人精心照顾过,可一直长得葱郁挺拔.我们现在这几排竹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可我宁愿相信,她们就是王太医亲手栽培的那丛.

我在值夜班时,就很喜欢站在北屋的门前,听清风过竹,嗅淡雅竹香,一种宁静安舒的轻松与惬意便会弥漫全身。一天的喧闹,一天的疲惫,都会一扫而光。我每天就在这里工作着、忙碌着,充实而宁静。

常常有人这样对我说,“王大夫,要不是你拿着盲杖,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你是看不见的”,是啊,我是个RP患者,自幼视力障碍,而且进行性发展,如今已几乎完全失明了。朋友问我,什么也看不见了,你是不是特憋屈,特痛苦?每次,我都用我平静的笑容告诉他们,尽管没了视觉,世界仍如斯美好!因为,我有了一颗安宁而恬静的心。这是慈爱的社会和博大的传统文化赐予她的儿女的最为珍贵的礼物。那原本天崩地裂般的残疾,在“当自强不息”的古训下,在如水般融融洽洽的氛围里,已变得微不足道了。现在的我是北京按摩医院的主治医师了,每天都在充实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我用我的心和双手帮助着那些需要我的病人,同时,我也无时无刻不接受着他人的帮助。我从未孤独,我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朋友,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工作之余,我会去学太极,游泳,吃小吃,甚至还曾和一班朋友去了靶场,用直觉和听力去挑战我的先天不足。有所为于社会让我平和而自信,现在,我与身边的一切相依为命了,我是和谐乐章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了。。

幸甚,我成长在一个火红的时代。昂首前进的祖国,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给了我如此的生命转变。1991年,在改革开放刚刚取得初步成效,法制进程大步迈进的时候,先于许许多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家颁布了《中国残疾人保障法》。而此后的这十几年里,祖国总是把她的最新成果第一个与我们残疾人分享。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里,我们建立起了完整而先进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残疾人事业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环。更为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宏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平等互助,和谐相处已经在每个社会成员心中扎根。我就是这个大潮中的幸运儿。1991年,正是《中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那年,我在湖南财经学院用助视器苦苦求学,那法律的庄严成为了我完成学业的精神支柱。毕业后,视力急剧下降了,我无法胜任本职。那份痛苦与无奈让我的人生坠入了深谷。是社会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给了我新的学习机会。我开始了新的人生,走进了奥妙而深遂的中医殿堂。先是在残联的帮助下拜师学艺,后来又进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系统学习。中医,这个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把我心中的苦与悲,忧与怅,点滴融化。医学天地间,我学会了用中国式的思维重新审视生命,老子的“恬淡为上,万物同一”让我看到了生命与自然的广大与英阔。而白居易的“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也给了我淡然得失的意境。那中医学上的“天人合一,法于自然”的法则更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体悟。求学与工作中,无数双手搀扶过我,指点过我,也给了我迈出大门,独立行走的勇气。渐渐的,我不再为自身的缺陷所怅恨,不再把自己紧紧包裹。心性的平和让我听到了社会的召唤,我实现了崭新的回归。而那感官的不足现在于我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特点罢了,“君子和而不同”。生命的质量是体现在“心境”上的。

这一切来之不易,也让我感受到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盲孩子正在茁壮地成长,他们或许会有迷茫,或许会感到惊慌,他们需要象我这样的“过来人”的指导与帮助。于是,我走进了《中国盲童文学》,作为一个志愿者承担起了一部分编辑任务。我告诉那些正成长着的,探寻着的盲孩子们“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道理。告诉他们,泰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憾,志存高远,只要我们努力,紧紧牵着祖国母亲的手,我们一定能绘出生命的精彩,也一定能享受到真正的生活。我相信,饱含着爱与美的文学之火一定能点燃盲孩子心中的那盏明灯。

忙碌的临床工作和编辑任务几乎占用了我全部的时间,但我从不感觉紧张和忙乱。晚上,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我喜欢到阳台上坐坐,聆听这个城市,聆听那祥和的万家灯火,真美!

录入:水手 添加:2013-11-25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