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Rp之友 /盲人乐师蔡秋标

盲人乐师蔡秋标

作者:乐之翼
来自:
人气:1351
2011-01-28


  在汕头的濠江边,有一位土生土长的达濠人,虽然看不到濠江静静汇入大海的美丽景色,但他天天以濠江为伴,濠江赋予他音乐的灵性,蔡秋标是个盲人,但是他却是一位制作和演奏潮汕音乐乐器的能手,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蔡秋标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床头的收音机听听新闻,洗过脸,吃过早饭,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像往常的日子一样,制作潮汕音乐乐器,这几乎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他坐在一张很矮的小木凳上就开始干活,用一根做好的琴竹在竹料上比一下,定好厚度以后,用刨子的刨片刨下,用刀片削好,把刀片装回刨板,用手摸一下露出的刀锋,感觉长短适宜,就反过来放在地上,
  把琴竹放在上面来回拉,用锯条锯长度时,他也是手脚并用,动作娴熟协调,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他是一个盲人。一个上午,他可以做四副琴竹,据说每副琴竹可以卖15块钱。 蔡秋标自己说“我从两岁就看不见了,从小我的妈妈就想让我学算命,她告诉我:‘家有千顷,不如薄技在身。’在那个年代,看不见就只能学算命。所以我十三岁就开始学算命,后来我也学过中医,学过音乐,但是中医药开方,学音乐要看乐谱,都离不开这双眼睛,我都没办法做到。后来我认真想一下,我学音乐应该从修理乐器做手工方面深入,用自己的双手来谋生。”他还说:“我看不到,也没读过书,因此我只能靠我的心灵,我的知识是用心想出来的,用耳朵听来的,用双手摸来的。”
  做乐器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手工活,全靠一双手,他还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视力障碍带来的困难,一天下来,进度也不是很大。蔡秋标很少出门,在常人看来,他的确是个奇才,他从未看见过乐器,但至今他已经制作了三十多年的乐器。
  蔡秋标做乐器用的器具基本上都是买来的,与一般木工活用的工具差不多,只有他的尺子是特殊的,在蔡秋标的无光世界里,厘米、米这些度量单位是无法用视觉来感知的。因此,对于长度,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掌握,这种自创的方式就是在尺子的一头钉了一个小钉作为尺头,另一端作为尺尾,尺上有两个可以随便移动的铁夹子,这样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
  说到制作乐器的讲究,蔡秋标讲得头头是道,“制作乐器有八样原料,即陶、土、革、石、牧、金、丝、竹,我制作的这些乐器不管哪个部分,都离不开这八样。”他用手指着乐器的不同部位给大家解释,“这是用木制成的,这里是用竹制成的,这个琴弦是用丝制成的,这些螺丝是金属的,所以这件乐器用了四样材料。”三十多年来, 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过多少乐器,他的“作品”甚至还漂洋过海销往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国家。
  蔡秋标制琴弹琴两不误,既身怀制琴绝技,又是演奏的高手。由他制作改编组织排练的潮州大锣鼓“喜迎春”曾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荣获三等奖,他本人也获得辅导三等奖。
  蔡秋标对生活是这样解释的:“人生有四类:营生、度生、谋生和偷生,我属于第三类“谋生”,但是我的“谋生”是用双手摸出来的,所以我是“摸生”(讲潮汕话“谋”和“摸”谐音)。
  蔡秋标的家,既是潮汕人喝茶聊天的闲间,又是演奏的舞台。春节快到了,儿女们都回来了,几个乐友也结伴来凑热闹,他的脸上满是喜悦。他有一个令他十分自豪的家,四个儿女在他的一手调教下,都走上了音乐之路。大女儿是广东潮剧院潮剧二团的琵琶演奏员,大儿子在汕头曲艺团当椰胡演奏员,二儿子在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扬琴,最小的儿子虽然还在读中学,也掌握了潮汕音乐乐器中三弦的演奏技巧。所以大家说蔡先生一家子就是一个潮汕音乐的专业乐队,一家子凑在一起就是一棚好戏。
  蔡秋标经常指导乐团参加一些演出活动,几个骨干也经常凑在一起切磋技艺,提高演奏水平。儿女们参加演奏,特别是四个儿女同台演出,他始终是坚强的后盾,支持鼓励他们,为他们调琴定弦。虽然看不到典雅的舞台布景,但每次他都坐在后台用心的听,用他十分敏感的耳朵观察演出效果,与他们分享着演出成功的喜悦。
  “我已经残了,我是个残疾人,这是事实,但是我不能是个废人,我不说为这个社会做什么贡献,但是也不能为这个社会增加负担。”对于蔡秋标来说,经历了人生的寒冬,终于迎来了春光明媚的日子。他突然感觉到,整天和乐器打交道,很久没有去濠江边上走走了,毕竟是濠江养育了他,就象潮州音乐一样,灌溉了他干涸的心田,让他得以启开生活之帆。

汕头市残疾人联合会 原玲

录入:伊然 添加:2011-01-28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