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期刊巡礼 /《对古文献中关于治疗夜盲方剂的研究

《对古文献中关于治疗夜盲方剂的研究

作者:乐之翼
来自:
人气:1506
2011-01-27

 
杨永升1   庄曾渊1   王  影1   吕  华2
 
作者单位:1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第1期,感谢作者支持本网站转载!其它网站如需转发,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特此声明。]
 
[关键词] 夜盲;高风雀目;肝虚雀目;方剂;视网膜色素变性
[摘  要] 主要对古代中医文献中关于治疗夜盲/雀目的方剂进行总结分析,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等相关疾病提供线索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4379(2006)04-0000-03
 
夜盲是眼科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白天视力正常或尚可而夜晚或到暗处后视力极差或根本无法看清物体的一种表现。在古代文献中多称为“雀目”,也有称为“雀盲”;“鸡盲”;“雀目内障”;“雀目昏睛”;“鸡蒙眼”;“阴风障”等病名,称为雀目是因为它的特点是暗适应差,暗处不能辨别物体的情况与鸟雀、家禽入暮后不能见物的情况相似。最早关于夜盲或雀目的病名的记载要追述到隋朝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侯论.目病诸侯》中,“人有昼而睛明,致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鸟雀,暝便无所见也”。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阴风障五十六》中有“大道行不去,可知世界窄,未晚草堂昏,几疑天地黑…”,对夜盲及视野缩窄的症状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述。我国古代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就将雀目分为“肝虚雀目内障”和“高风雀目内障”,并从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面作了叙述。书中认为“肝虚雀目内障”有惟黄昏不见,惟视直下之物及小儿患者作疳醫的特点。而“高风雀目内障”不仅黄昏不见,而且“惟见顶上之物,然后为青盲,年多瞳子如金色”。从病程、临床症状和预后等方面对二病作了鉴别,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引起夜盲的原因很多,如维生素A缺乏症;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静止型夜盲;白内障;青光眼后期;广泛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眼内铁屑异物;虹膜瞳孔异常性疾病等。通过病史、体征和相关检查加以鉴别。古代因各种检查手段及认识方面所限,对夜盲的病因认识未有现代医学如此详细和深入,很多
治疗可能仅是对夜盲这种症状进行药物治疗的,而且人们所认识的肝虚雀目和高风雀目含盖了大多数有夜盲症状的疾病。而现代医学也发现各种引起夜盲的病理生理机制有许多共同途径,改善这些途径中的一些障碍可能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因此研究古代文献中以治疗夜盲为主的疾病的方药,可以为治疗相关疑难杂症如视网膜变性等疾病提供线索和经验[1-3]
 
1关于治疗高风内障夜盲方剂的研究
高风内障为具有暮无所见,惟见顶上之物的病症,大多数患者病起幼年,病程发展相对缓慢,常有进行性加重,最后演变为青盲或并发圆翳内障而逐渐失明。对病因病机方面研究,宋代《圣济总录》用人体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理论,提出人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血受邪,肝气不能上行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今邪在于肝,阴血滞涩,至暮则甚,故遇夜目睛昏,不能睹物”。《原机启微》则从本病的发病机理方面,将其命名为“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则认为本病为元阳不足之病。总之,古文献主要将其病机归为:肾脏虚劳,元阳不足;脾胃受损,中气下陷;真阴不足,阴阳不济;气血不足,目失濡养;病延日久,脉道闭塞等[2,3]。主要方剂有:
1.1补气助阳类方剂
1.1.1助阳汤(或归肝饮)[7]:人参 3g 黄芪 3g 升麻 1.8g 蔓荆子 1.5g 当归身 4.5g 生地 3g
石斛 2.4g 石菖蒲3g 草决明2.4g  川芎2.4g 炙甘草1.5g 广陈皮 1.5g。人参、黄芪、炙甘草温补阳气为君;当归身、生地、石斛养血滋阴;石菖蒲、草决明、开窍明目为臣;陈皮理气为佐药;升麻、蔓荆子升清为使药。加猪肝90~120g 空腹服,名为归肝饮。
1.1.2 补中益气汤[30]:当归、白术、陈皮各4.5g 人参6g 炙甘草、升麻、柴胡各3g 黄芪蜜制9g姜1片 枣3枚。黄芪以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草健脾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为使。于是脾胃得养,后天得充,夜盲可愈。
1.1.3 人参补胃汤[30]:蔓荆子3.6g  黄芪(蜜制)、人参各3g  炙甘草2.4g 炒白芍  黄柏(酒炒)各2.1g。黄芪、人参、炙甘草益气助阳为君;蔓荆子升阳为臣,炒白芍养阴敛阴,黄柏泻阴中伏火共为使药。全方奏益气升阳,敛阴泻火之功。
1.2 滋补肝肾类
1.2.1大补参芪丸[7]:人参、炙黄芪、白术各30g  枸杞子120g 石菖蒲21g 川芎21g 生地60g 炙甘草30g 石斛30g 当归30g 茯苓21g。大剂量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为君;人参、茯苓,白术,炙黄芪甘温益气健脾,当归养血,生地,石斛滋阴益精,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菖蒲开眼窍使补而不滞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调和是为使药。本方肝、肾、脾、胃共重,先后天兼顾,是治疗虚证夜盲的良方。
1.2.2 石斛散[8,9]:石斛30g 仙灵脾30g 苍术(米泔)15g。石斛生津益胃,清热养阴,仙灵脾补肾助阳,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眼科之用苍术还有其兼有升阳散郁之功,该组方以达温补元阳,滋补肝肾,健脾和胃的功效。
1.2.3 还睛补肾丸[10]:人参、白术、茯苓、刺蒺藜、羌活、木贼、菊花、防风、甘草、川芎、山药、肉苁蓉、密蒙花、青葙子、牛膝各30g 菟丝子60g。山药、肉苁蓉、牛膝、菟丝子补益肝肾为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健脾为臣;木贼、菊花、密蒙花、青葙子明目还睛,剌蒺藜、羌活、防风、川芎升阳祛风,气血同调为佐;此为标本同治,绝妙好方。
1.2.4 补肾明目丸[10]:川芎、当归、熟地、菊花、山药、知母、石菖蒲、黄柏、青盐、远志、 剌蒺藜、川巴戟、五味子、白芍、桑螵蛸、茺蔚子、菟丝子、青葙子、密蒙花、枸杞子、肉苁蓉、石决明。熟地、山药、川巴戟、桑螵蛸、菟丝子、五味子、白芍、枸杞子、肉苁蓉、青盐补肝肾阴阳为君;知母、黄柏清热滋阴,川芎、当归活血养血为臣;石决明、茺蔚子、青葙子、密蒙花、菊花明目为佐;远志、石菖蒲安神开窍为使。
1.2.5 夜明八味汤[4]:熟地12g 牡丹皮9g 茯苓12g 山药9g 泽泻6g 山萸肉9g 肉桂3g 附子1.5g 夜明砂15g 苍术12g。熟地、牡丹皮、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肉桂、附子八味丸温肾壮阳,夜明砂、苍术明目。本方主治命门火衰,肾阳虚惫之夜盲,能温肾壮阳。
1.3清肝明目类
1.3.1 补肝散[20]:人参、茯苓、车前子、大黄、黄芩各30g 五味子、防风各60g 黑参75g。车前子、大黄、黄芩清泻肝火为君;五味子敛阴,黑参清热解毒滋阴为臣;人参、茯苓健脾益气为佐;防风升阳祛风为使。该方补泻并用,升降相引。在普济方中,黑参改为元参 30g,清肝明目,益气补肾。
1.3.2 高风补肝散[21]:羚羊角、细辛、羌活、白茯苓、楮实子、人参、元参、车前子、夏枯草、防风、石斛各等分。羚羊角、车前子、夏枯草清肝火明目为君;人参、茯苓健脾益气,楮实子、元参、石斛滋阴泻火为臣;,防风、羌活、细辛升阳祛湿开窍为佐;本方与上方立法同,惟照上方力量加大。本方适用于肝有积热,肾阴虚损及阳微阴盛者,清肝明目,益气补肾。
1.3.3 还睛丸[9,22,23]:石决明、覆盆子、茺蔚子各60g 炒槐实、人参、细辛、防风、白茯苓、甘菊花、柏子仁、川芎各30g。石决明、菊花、覆盆子、茺蔚子、炒槐实清肝明目为君;人参、白茯苓健脾益气,细辛、川芎、柏子仁辛以行气,活血,通络共为臣药;防风升阳祛风为使;使诸药上达清窍。具有清肝明目,益气化瘀的功效。
1.3.4 还睛丸[8,9,21,24]:石决明60g 人参30g 细辛15g 茺蔚子60g 知母30g 茯苓30g 川芎30g 木香15g。石决明、茺蔚子清肝明目为君;人参、白茯苓健脾益气为臣;川芎活血行气,知母除邪热,细辛明目为佐;木香理气为使。清肝明目,益气化瘀。
1.3.5 还睛丸[20]:人参、细辛、茯苓、木香、知母、川芎各30g 石决明、茺蔚子各60g。石决明、茺蔚子清肝明目为君;人参、白茯苓健脾益气为臣;川芎活血行气,知母除邪热,细辛明目为佐;木香理气为使。
1.3.6 决明夜灵散[25]:石决明6g 夜明砂6g 羯羊肝30g 米泔水。此方为清肝明目之药,方中石决明清肝明目为君;夜明砂升阳,主夜明为臣;米泔水主脾胃为佐;羊肝与肝合,引入肝经为使。《眼科集成》中对阳气下陷,夜不见物者加人参以扶肝胆之阳气,以通神光。
1.4升阳除湿类
1.4.1 升阳除湿汤 [11,12,26]:炒苍术3g 柴胡1.8g 羌活1.8g 防风1.8g 炒神曲1.8g 泽泻1.8g 猪苓1.8g 陈皮10g 炒麦芽10g 升麻1.5g 炙甘草1.5g。柴胡、羌活、防风、升麻升阳为君;苍术、泽泻、猪苓除湿为臣;炒神曲、炒麦芽、陈皮消食和胃为佐;炙甘草调和为使。该方主要治脾湿雀目,湿症不思饮食,小便赤黄,四肢倦怠等。如有寒症加附子、吴茱萸以降阴回阳。
1.4.2 升阳益精丸[31]:当归、葛根各7.5g 川芎、防风、连翘、天花粉、独活、菊花、枸杞子、覆盆子各6g 茯苓、草决明、柴胡、玄参各10g 五味子3g。葛根、柴胡、独活、菊花、防风、草决明升阳祛风明目为君;茯苓、枸杞子、覆盆子、玄参、五味子滋阴为臣;当归、川芎活血,连翘、花粉清热散结为佐使。本方标本兼治,用于阴虚于下,阳气不升之高风内障之夜盲。
1.4.3 十全还睛丸[30]:防风、羌活、密蒙花、青葙子、川芎、蒺藜、甘草、白术、木贼、菟丝子。防风、羌活、蒺藜、川芎升阳活血为君;密蒙花、青葙子、菟丝子、木贼明目为臣;白术健脾为佐,甘草为使。
1.5其他
三花五子丸[22]:密蒙花、旋覆花、菊花、决明子、枸杞子、牛蒡子、菟丝子、地肤子、甘草各等分。旋覆花、菊花、决明子镇肝清肝;枸杞子、菟丝子滋肝肾之阴精,牛蒡子、地肤子、甘草祛风清热明目。
 
2关于治疗肝虚雀盲或小儿雀目夜盲的方剂的研究
肝虚雀目是因肝虚血少所致以夜盲为主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时疫热病后或营养失调的婴幼儿病情发展,可致疳疾攻目,出现结膜干燥症,Bitot斑,皮肤干燥,表皮毛囊过度角化,严重者可因角膜软化溃烂而盲目。常见症状有眼部涩痒兼作,眨目频频,或有羞明。患儿常伴有慢性腹泻、消瘦等症,或往往有偏食、厌食习惯。由于古代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并且缺医少药,因肝虚雀目引起的夜盲占相当大的比例,是以前引起婴幼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虚雀目相当于现代所说的维生素A缺乏症引起的眼部表现,以前虽然对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缺乏认识,但古代医家及民间流传着许多以动物肝脏为主及含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的中药的治疗方药,是治疗该病早期行之有效的方法[1-3]
从病机分析:肝中养目之血不足,目失滋养濡润,故入暮不见;目中津液亏少,则干涩刺痒,频频眨眼;肝血不足,阴无以配阳,故羞明不适;饮食营养丰富,脾胃生精化血之源充盛,则肝血充旺,目得以养,雀目诸症悉减;饮食单调,营养不足,脾胃生化之源匮乏,则肝血亏虚,雀目诸症加重;舌失血养,脉失血充,故舌淡脉细[2]。主要方剂有:
2.1 行气类
行气香苏散[13]: 香附子、紫苏、陈皮各中 甘草小 乌药、川芎、麻黄各中 枳实小 羌活大
2.2滋补肝肾类
2.2.1 合明散[32]: 楮实子、覆盆子、车前子、石斛各30g 沉香、青盐各15g。
2.2.2 谷精丸[9]:谷精草60g 羊肝1具 黑豆(不拘多少,时嚼吃)。
2.2.3 转光丸[14,16,18,19,30,32]:生地、白茯苓、川芎、山药、蔓荆子、白菊花、防风、细辛、熟地各等分。
2.3清肝类
2.3.1 泻肺汤[8,14,18]:防风、黄芩、桔梗、芍药、炒大黄各30g (每服3g 水煎,服时加芒硝1g)。
2.3.2 卓肝汤[8.9]:也叫大黄车前子汤 ,大黄、车前子、细辛各30g 黄芩、茺蔚子、元参各60g。后服泻肝饮(柴胡、决明子、升麻、苦竹叶、朴硝各60g 泽泻 30g 芍药、蒸大黄、栀子仁、黄芩各90g)。
2.3.3 洗肝散[21]:车前子3g 柴胡4.5g 黄芩3g 细辛1.5g 元参3g 茺蔚子6g 黑豆3~7粒。对暮暗朝明,多痒多涩,发作不常,或明或暗,夜中惟能视直下之物,不能视上。
2.3.4 复明散[18,20,32] :苍术60g 谷精草30g 地肤子、决明子、黄芩各15g 荆芥少许。治小儿雀目。
2.3.5 治鸡盲眼方[15]:青葙子、草决明、密蒙花、猪肝、车前子(加)或黑鱼骨90g 夜明砂60g 猪肝。
2.3.6 三光丹[16]:石决明30g 夜明砂60g 猪肝30g 白羯羊肝30g 淘米水。
2.3.7 玉决泻肝散[17]:木贼、威灵仙、丹参、家菊、羌活、蝉蜕、生大黄、炙甘草、石决明、冰片少许 猪肝30g。
2.3.8 如圣散[8,9]:蛤粉、青葙子、 决明各15g 牛肝 米泔水。
2.3.9 防风煮肝散[8,9]:防风、黄连、谷精草、黄芩、炙甘草、炮天南星各30g 蛤粉0.15g。
2.3.10 还明饮[30]:夜明砂、井泉砂(晚蚕砂)、 谷精草、蛤粉各等分。
2.3.11夜明散[9]:谷精草、甘草、夜明砂、青蛤粉、苍术各等分 猪肝60g 米泔水。
2.3.12治雀目方[23]:天南星1枚 防风15g 黄芩15g 黄连15g 谷精草15g 炙甘草0.3g 羊子肝1片 米泔水。
2.3.13五胆丸[27]:熊胆、黄牛胆各3g 青鱼胆、鲤鱼胆各10g 羊胆 2g取汁 石决明60g 麝香0.3g 夜明砂30g。肝虚邪热所伤,阴阳不和,营卫不通。
2.3.14羚羊角汤[9]:大黄60g 黄芩、炒山栀仁、石决明、炒草决明、木贼、桔梗、蒙花、蝉蜕、蒺藜、赤芍、青葙子、龙胆草、炙甘草、炒羚羊角各30g 猪肝(熟吃)。
2.3.15石决明丸[8,9]:石决明、车前子、细辛、人参、白蒺藜、炒柏子仁、防风各30g 山芋、茺蔚子各60g。
2.3.16保目全睛丸[4]:白蒺藜、黄柏、元参、青葙子、黄芩、赤芍、防风、知母、犀角各1.5g 木贼、蝉蜕、石决明、草决明、归尾各3g。
2.4外治类
2.4.1 猪肝膏[28]:荆芥、乌头、大黄、细辛。以猪肝作膏,贴在太阳穴上治小儿雀目。因肝不和,五脏蕴热,经脉凝滞,阴阳不和,荣卫不通,使昼明而夜昏,如雀目之眊然。
2.4.2 光明散[9]:白敛、赤敛、井泉石、黄丹、龙骨各等分 猪肝100g。全部是石类药。
 
3其他治疗夜盲方剂
3.1 干漆丸[13]:方义不明。干漆、海人草( 鸪草)各等分。
3.2 明朗丸[13]:镇肝类。龙骨30g 磁石60g 沉香、木香、天麻各6g 苦参18g。
3.3 柏皮散[29]: 酸苦涌泄泻肝类。老柏白皮120g 乌梅肉60g 细辛、地肤子各120g。
 
参考文献
1 唐由之,肖国士.中医眼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
2 王永炎,庄曾渊.今日中医眼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徐又芳.中医五官科名著集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 杨维周.中华眼科方剂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5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2.
6 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
7 黄  岩.秘传眼科纂要(清代)[M].
8 赵  佶.圣济总录(宋代)[M].
9 朱  橚.普济方(明代)[M].
10 孙思邈. 银海精微(唐代)[M].
11 邓学礼. 目科正宗(清代)[M].
12 黄庭镜. 目经大成(清代)[M].
13 本庄俊笃. 眼科锦囊(日本)[M].
14 严用和. 严氏济生方(宋代)[M].
15孙本端. 眼科奇书(民国)[M].
16王锡鑫. 眼科切要(清代)[M].
17 刘日方. 幼幼新书(宋代)[M].
18 王肯堂. 证治准绳(明代)[M].
19 不空和尚. 不空和尚目医三种(清代)[M].
20 葆光道人. 眼科龙木论(明代)[M].
21 吴  谦. 医宗金鉴(清代)[M].
22 许  浚. 东医宝鉴(朝鲜)[M].
23 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宋代)[M].
24佚名. 眼科易知(清代)[M].
25 倪维德. 原机启微(元代)[M].
26 刘松崖. 目科捷径(清代)[M].
27 佚名. 眼科捷径(清代)[M].
28 杨希洛等. 明目至宝(明代)[M].
29 王  焘. 外台密要(唐代)[M].
30 傅仁宇. 审视瑶函(明代)[M].
31 袁学渊. 眼科全书(明代)[M].
32 蒋延锡.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代)[M].
 
 
 
 

录入:伊然 添加:2011-01-27
<<上一条 >>下一条
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0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版权所有

  • 网站制作: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网站工作组
  • 京ICP备11025159号-3
  • 无障碍技术支持单位: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